啦哩拉杂日报

Monday, February 06, 2012

清,彭端淑 -- 为学一首示子侄

前天和哥哥聊天时提起这句名句:“吾一瓶一钵足矣”,我们都忘了它出自哪里。原来是中学耳熟能详的“为学”。现在重读好多段落还能背诵如流呢!

清,彭端淑 -- 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dài)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解释见:

清·彭端淑为学》译注_中学文言文学习网_百度空间

Labels:

自重与自用:中文系的现在与未来

在面子书看到这篇文章,觉得有留下来的价值。

自重与自用:中文系的现在与未来

傅承得

講座地點:霹靂金寶拉曼大學A003

講座時間:2.00P.M —— 4.00P.M

黃 副院長,各位老師,包括我的老朋友余曆雄,還有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感謝大家的出席。剛才我們的黃副院長講得非常好,身爲一個當年念中文系的男生,後來回 到馬來西亞進入到社會,這一段心路歷程,真的不太容易走,今天請我來這裡的目的,仿佛是請我講「就業講座」、「就業輔導」,這是我最不會的。所謂就業輔 導,也不知道要輔導哪一方面的就業,所以我把這個範圍擴大,把它變成一個激勵講座。我們念中文系的好像覺得是前途茫茫,念出來不知道要幹嘛,當然現在選擇 比較多,不像當年我們念中文系的時候,真的是很不輕鬆,好像只有兩條路走:一個是教書,可是政府學校又不會請你,一個是進入報舘,當記者當編輯。所以,用 這樣的角度來當題來談,會比較好吧。

首先我們來做一點調查,在座好像都是大二吧。第一,請問你們當中,自願讀中文系的請舉手。(編按:約五分之四的人舉手)。非常謝謝,讓我很感動。第二,沒有選擇、被逼念中文系的請舉手。(編按:約五分之一的人舉手)。第三,不管你是自願還是被逼,認爲中文系可念可不念的,被身邊的人影響的請舉手,(編按:一人舉手)。第四,念完中文系,不知道要做什麽的請舉手,(編按:一半以上的人舉手)。非常謝謝你們的坦白。

當 年,我也不曉得我要做什麽。現在的社會,尤其是工商社會有一種迷失,有一種誤解,以爲說,念完大學出來,就會有比較好的工作,意思是比較好的薪水,生活也 過得非常好,可是他們沒有再繼續深入思考。大學當然希望方面給這些能夠念書的年輕人,將來有一個工作,或說專業方面的工作。但大學還有一個目的叫「大學」 ——「大人之學」,我們念中文系的,《四書》還知道吧?有一本書叫做《大學》。這是別的科系不知道的,但我們中文系知道。如果我們中文系知道的話,那就要 去思考一下,爲什麽要念大學?這個社會很少有人思考,尤其是來到現實的工商社會,功利主義掛帥的社會。所以對我來講,假設你選擇中文系,別人問你將來出來 能夠做什麽,你可以不要回答。爲什麽?我先來解釋一下,當然大學有各種各樣的學系,如工程系、商學、工商管理、精算、醫學等等。這樣的一種科目在我們的教 育裏面叫做:「技術科」。這些所學的是「技術」,比如念工程的,將來是工程師,因爲懂得這方面的「Skill」。這樣的一種科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掌握了其領域的專業知識,可以直接進入職場工作,這叫做「人才教育」。

「人 才教育」底下,還有一種叫做「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希望你以後將來能做一個「好人」,不要做壞事。「人格教育」底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叫做「人文教 育」。「人文教育」出來要做什麽?比如念中文系的、念音樂系的,出來要幹嘛?這就是所謂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沒有教你太多的這種「Skill」, 沒有教你太多的這種「技術」,但是「人文教育」告訴你的是:「心靈上的豐富」;「人文教育」告訴你的是:「將來怎樣做一個快樂的人」;「人文教育」告訴你 的是:「如何關懷別人」;使到自己和世界,變得更好。這個就是「人文教育」。可是我們社會,很少去關心這個「人文教育」。甚至有人認爲這是不重要的,因爲 這是看不到的,認爲重要的是能夠出來賺錢、養家,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說,這些是「迷失」。

我 們念中文系的,仿佛都是貴族,但是一畢業出去之後,如前述之社會,會變成「一無所失」的貴族。所以聽起來好像很清高,但畢業後不知道要做什麽。那我們能不 能反問,爲何非要問「畢業後能做什麽」,爲什麽老是要回答人家的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想「念完中文系後,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而不是「我能夠找 到什麽工作」,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你找到什麽工作,那只是眼前,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那是一輩子的事情。這是中文系所能夠給你的,當然,前提是:你好好 念。用你最大的力氣,把中文系念好,不要浪費了這三年。我當年念大學,選擇中文系之後,就告訴自己說「我非要念好不可」。當別人去吃喝完樂,那是別人的 事,那是別人的選擇,他有經濟上的能力,他有自由去做那些事情。但是對我來講,我來自貧窮的家庭,很難才有機會跑到臺灣去念書,所以要好好珍惜、好好念 書。我的第一自願是考馬大中文系的,但是考不進去。但是我還是很想要念中文系,於是就去臺灣念,當一個窮學生。那我當然不能夠在家裡那麼辛苦的情況下,還 浪費了這四年。所以我用我最大的力氣去讀。

但 我不是說「玩」不重要,我也很會玩,可是人生什麼時候做什麽事情,這件事情要搞清楚來就是了。假期裏面可以去玩,可是在上課的時候,你還是要盡最大的力氣 把書本念好來。所以,「你是怎樣的人」比「你能夠做什麽」更加重要。在這現實的工商社會裏面,太過看重這些物質。比如他說他有房子,有大房子,有汽車、大 汽車。可是,有這些又代表什麽?一個人告訴我他是百萬富翁,我聽了笑笑,現在有兩輛車,兩棟房子,就是百萬富翁,那又怎麼樣?有人說他是千萬富翁,億萬富 翁,那又怎麼樣?沒錯,你吃得是比我好,物質享受比我好,然後還有別的嗎?這也是我們念中文系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包括我們的腦袋跟別人不一樣,你必須要 「自重」。我一看就知道了,你們長得跟外面的人不一樣(編按:全場笑)。你必須這樣覺得。雖然說你念中文系可能是有興趣,或要多瞭解中華文化,但廣義來 說,我們這類人文科系,是比較「不現實」的。如果你很現實的話,可能你就跑去念別的、很賺錢的熱門科系了。所以你不要太強調和在乎別人問你說:「你將來要 做什麽?」。選擇念中文系的人會比較跟別人不一樣,因爲你選擇的道路,和其他人就是不一樣。

念 中文系的人一定要有「傲骨」,不要「傲氣」。「傲氣」是一種驕傲的表現。但是我們要有「傲骨」。我們讀古典文學,不就有告訴我們要「傲骨」嗎?身爲知識份 子,更應如此。因爲五千年文化,就在我們手中。當然我們不可能拿完五千年的所有文化內容,中文系爲我們展開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大門,你能夠學到多少,你能 夠拿走多少,那是你自己決定。老師也幫你們打開門,你們要登堂入室,這些也都是你們自己決定。「責任」也在我們手中,同時「理想」也在我們手中,「天下爲 公」就是這個意思。

在 大學,你不念中文系,大概就很少有機會去碰這些。所以應該感到驕傲嗎?你應高感到自豪的,你有什麽地方比不上別人?他將來賺到的錢比你多,又怎麼樣?不是 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機遇。我講一講我念中文系的經驗,有一天我的老師告訴我,中文系是爲了:「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真 要命,我的老師居然告訴我這一個。我們來調查一下,請問這句話是誰講的?這句話是哪一位古人說的?(編按:方先生:「張載。」)很好!這是宋朝重點,宋明 理學早期的大學者叫「張載」,他的《西銘篇》。這句話如果你慢慢去消化,你一念起來的話,更加鏗鏘有力,能不能做到這是一件事情,至少我們念中文系知道這 件事,讓我們做多少看多少。我因爲這句話,我覺得我念中文系,不虛此行!但我在想,出去外面問其他人,他們聽得懂嗎?在我們中文系與我們最有關、最直接的 是第三點:「爲往聖繼絕學」,在中文系,我們念「經」、「史」、「子」、「集」,然後我們再傳承下去,這就是「爲往聖繼絕學」,至於第四點嘛,則太難了。 但是你不要忘記,終究還是有一個「理想」是在那邊的,有一個方向。像司馬遷所講的「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是《史記·孔子世家》。所以,這樣的一個理想, 對我而言,在年輕的歲月裏面,仿佛天地初開。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不只看到這個現實的世界,我不只看到眼前的這個世界,我看到了古代的往聖先賢,看到 了他們這些偉大的理想。從過去,到現在,到我們希望將來,這就是我爲什麽要參加709的原因(編按:709爲大馬凈選盟於2011年7月9日 所帶領舉行的追求乾淨選舉制度之民主大集會)。所以我瞭解到了什麽是「自許」和「自重」。這句話的重量,成爲了我生命中的重量。重量,是什麽意思?重量是 當你去學了某一樣東西後,對未來有幫助。你記住,不管是赴湯蹈火去做、還是任重道遠去做、還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去做,那表示,你不只爲你自己,你是爲這個 社會、這個國家、甚至爲天下人,扛起了一份重量,一份責任。只有承擔責任,生命才有重量,否則你的生命像羽毛這樣,飄啊飄啊飄的,就消失了。這就是我們念 中文系的一種使命了。當然這是比較嚴肅的,待會兒我說的,就會比較輕鬆些吧!你不要以爲念中文系好像要非死不可!不可能的。

所 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篇》。曾子說讀書人不能沒有那個氣度。以剛毅的性 格,承擔重任而路途遙遠,以行仁。行仁簡單來說,是以自己的責任行走在人生正途上面,這擔子還不沉重嗎?死後停下腳步,還不遙遠嗎?所以讀中文系,對我來 講是座寶山,你打算大有收穫,還是空手而歸,決定在於你,不在我。老師一定是盡力而教,你要花多少力氣盡力而學。我不是在講「考試」啊,我一路來都是反對 考試的,但是有時不得已,沒有更好的選擇只好考試。所謂「讀書」跟「考試」,是兩件事情。你也不要因爲我這樣說,你就不去考試(笑)。我的中文系經驗:讀 中文系是莫大的享受。當初我是因爲喜歡文學,而念中文系,我當時是在臺大念,是學傳統的「經」、「史」、「子」、「集」,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集」,也就是 文學這一塊,所以相當享受。當然也有一些老師是教「經」、「史」、「子」,但我重點是在文學這一塊。

有 一天,我的老師說他的老師,就是我的太師傅,在教唐詩時,教到這一首:「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辛夷 塢》。我的老師說他的老師說:「你們讀了這首詩,請問,有誰聽過花落的聲音?請舉手。」那時當然是跟你們一樣,全班沒有人舉手,所以老師的老師說:「好, 我讓你們聽聽:花落的聲音。」我的老師的老師,把手抬起來,離開桌面一尺半,然後用很慢很慢的速度放下。大概十五分鐘過後,才碰到桌面。那我的老師的老 師,就問我的老師和他的同學們:「各位同學,你們聽到花落的聲音了嗎?」意思是,中文系這件事情,有時候還真有點「神經病」。誰來告訴我,這件事情不是神 經病?讀中文系,得到的大收穫,除了剛才所講的之外,還有什麽東西可以讓我覺得很驕傲?收穫很大?非常享受?

我告訴你,就是這「十五分鐘」。

你 如果問我,「文學」、「藝術」是怎麼一回事情,我告訴你,就是這十五分鐘。若你沒有看出這個意義的話,那你離開文學,也是很遠很遠。「藝術」從來不會去照 顧現實。包括不會去照顧飯碗,對吧?「藝術」從來都是一種感受。你去念哲學或信仰某一個宗教,它告訴你人生的答案。「文學」跟「藝術」不告訴你人生答案, 或者它告訴你人生答案,那也只是「Bonus」,額外的。文學、藝術是感受人生,透過這些偉大的文 學作品,擴大到我們的人生經驗;透過這些偉大的作品,讓我們感受到別人的悲歡喜樂、感受。所以,我的老師的老師不是真正去聽花落的聲音,是用一種心理,文 學的心理去感受這十五分鐘。你如果聽到那個聲音,那叫「見鬼」。我也只能夠講到這一邊,今天我們不是講「文學」。我的意思是,文學的感受。這是我念臺大中 文系,我老師講的故事裏面,讓我非常震撼的其中一個。我從來沒有忘記,原來「文學」就是這麼一回事。看起來有一點神經病,其實,如果你懂得這個的話,你會 發覺到,你讀所有文學作品,一樣,它也給你開了另外一個天地。所以有這樣的一種瞭解,使我人生非常富足。我人生的富足不在於有什麽大房子、大車子,我人生 的富足就是能夠讀到很多偉大的文學作品,瞭解很多偉大文學作品,所帶給我的一種生命、喜悅。統統跟別人不一樣。因爲我們有一點社會經驗,「有錢」真的是一 件好事嗎?當走去外面,別人告訴我說:「有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沒錢就很慘,買飯買米都困難。「有錢」真的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嗎?那你也只看到一面,沒 有看到另外一面,另外一面是:「有錢也出現很多問題」。我有一個朋友他比我有錢,他出門還要擔心,要請保鏢,家裡面還要裝CCTV; 有孩子,怕會被綁票。「有錢」,死後留下遺產,搞到家庭四分五裂。不要只看到一面,我們要看到另外一面。比如說,我們讀老莊:「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 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些都是告訴我們事情的另外一面。這是我們念中文系,那個腦袋、那個認知,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別人想學,也沒有那個機會 學。所以,中文系是讓你打造一把鑰匙,去打開這個文學、文化的門。爲自己開啟自己的生命富足之路,你一定要有這樣的一種「自信」。一定要有自信。這樣念中 文系也要念得心安理得、念得快樂、念得享受。像我大學讀中文系這四年,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段時間。你來中文系拉曼大學念中文系,如果你錯失了、或者你空手走 出校門,那恐怕是你這一輩子最大的損失,最大的損失。所以記得念中文系的人跟別人長得不一樣,你不需要誇耀,但是你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麽,需要知道自己想 當一個什麼樣的人。當然,你理想還是要踏實。

老 師們請我吃個午飯時,順便去參觀「漫延書坊」。你們都要支持,因爲我是開書店的。再不買書的話,可破產了。那也是理想啊,馬來西亞的閱讀風氣畢竟是太弱, 在臺灣,幾乎每一間大學的旁邊,都有書店,通常不只是一間書店。在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應該引以爲榮。因爲,連馬大(馬來亞大學)旁邊都沒有書店。所以你們 有什麽理由讓他倒閉呢?多支持一下嘛。若你要的書,沒有的話,可以叫他們訂啊。念中文系不讀書的話,要幹什麼?看漫畫?剛才瞭解了漫延營業的狀況,他說, 勉強可以平衡一下。這件事情本來就不容易啊,應先穩住腳步,再看看以後怎麼發展。老闆還告訴我說,賺大錢是不可能啦。這句話是當然的。就好像我們中文系打 算出來要賺大錢,這句話是廢話一樣。賺大錢,不是念中文系的目的,對不對?打算要賺大錢的話,轉系吧。轉去別的科系啊,商學院啊、其他賺錢的科系啊,諸如 此類的,你走錯地方了,進錯門了。當然,日子還是要照顧,將來我們必須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1980年我去臺大念中文系,周遭的人聽到了後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那時心裡很難受。我是1980年9月飛臺灣,1984年 畢業,四年大學。在我那個時候,念中文系,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爲這個社會不曉得念中文系出來要做什麽。那男生念中文系,更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對不對? 請問以後要怎樣娶老婆生孩子啊,因爲大家對中文系還很陌生啊。也不曉得中文系是不是好像是「貴族」一樣啦,還是「空中樓閣」,那樣地不踏實。一個男生跑去 念中文系,好像就完蛋了、沒救了。就當做沒有生過這個兒子吧!一直到後來,我們念了老子,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 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所以如果有人聽到你念中文系,就哈哈大笑,就把這一篇,拿出來給他看一下。不被你嘲笑,就不叫做中文系啊。對吧,眼 光那麼膚淺,竟然還笑人念中文系。實在是莫名其妙。

看 中華文化五千年,那也看得比人前。我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麽,我就是因爲不在乎人家怎麼看,所以我選擇了中文系。更重要的是,我選擇了坐我自己,走了我自己要 走的路。這是我們念中文系跟別的科目不一樣的地方,很多人因爲年工程系,念醫學系,都是因爲現實考量,有些還是家裡逼他念的,對吧?你們有誰是家裡逼來的 嗎?剛才大多數都是自願的,是吧。心裡想要念,那時你自己想要做的東西啊,你想要走你自己的路啊,單是這一點,你不是比別人更高明嗎?比別人更幸福嗎?因 爲你還有機會選擇你自己所要的啊。所以不要去埋怨,埋怨什麼了。看起來不會,因爲你們一臉幸福的日子。

既 然選擇了就義無反顧,那就全力以赴。不要再猶豫不決,不要再給自己找藉口。人生沒有多少這三年,「黃金歲月」。我念的那四年中文系,對我來講,非常享受, 至少中學要穿校服,大學不需要穿校服。至少中學要點名,上到大學不需要點名。這裡有點名嗎?(編按:同學:「有……」)。這也沒辦法,教育制度每況愈下, 不是老師的問題。現在老師上班也要「打卡」記錄?(編按:老師:「不需要」)。聽說其他大學要「打卡」?那些大學叫他關掉算了。大學,人生來到「大學」這 個階段,是由你自己來讀書這個階段,那不是最快樂的事嗎?小學、中學書念不好,學校老師打,回到家裡媽媽打、爸爸打。這個時候還有誰敢打你啊?你沒打他算 偷笑了。這時候是你爲自己而讀書,你該快樂,和享受。我告訴你一個我難得的經驗。我家裡窮,不是每次寒假、暑假都有機會回去的。所以有一個寒假,我住在宿 舍裏面,幾乎整個宿舍,學長同學全部走光了。所以,冷冷清清,空空蕩蕩。那我怎麼辦呢?沒得回啊!整個城市看不到人,有人也不出來,很奇怪。在臺北過新 年,就是:你來我家拜年,大家一起看電視,看了兩個小時,謝謝你來。那我寒假做什麽?很簡單,還沒有過寒假之前,整個宿舍那些學長有什麽書,我想要看的, 我全部「殺過來」。我沒有多少錢買書啊。那時我比較多看世界著名小說,西方的。我一連借了三十本。寒假大概一個月,然後把書放在我的房間,寒假一開始,我 就買了兩條麵包,吃它三天,門都不出。所以整個寒假,我看完了三十本世界小說。醒來也看,看到睡覺爲止。當然,這樣的讀書方式,你問我還記內容嗎,我當然 全部忘光了,哈哈。怎麼可能記得嘛,不過,這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人生,再也沒有三十天的時間,讓我只看書不做東西,讀了三十本小說。老師,你有嗎?沒有 吧,你還要教書呢,對不對?

所 以出到社會找不找得到工作,不在於你在大學念什麽可惜,而在於你有沒有真材實料,你要相信我講的這些話。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已經有了很強烈的自信。你今天 進來念大學,又怎麼樣;你今天熱門的科系,又怎麼樣,你能拿到那張文憑很重要,那是你進入職場第一塊「敲門磚」,人家看到「這個大學」、「這個科系」,就 會請你。但是,請了三個月,就可以知道你是「有水」還是「沒有水」,到底是「一桶水」還是「半桶水」,搖兩下,就很清楚了。你著名的大學又怎樣?熱門的科 系又怎樣?這也是我們社會的「迷思」。這個就不再繼續說了,好像在罵別人一樣。所以回到頭來,我們自己是不是腳踏實地,是不是努力去學習,比你現在念什麽 大學,念什麽科系,還要重要。這三年裏面就是培養「真材實料」的關鍵時刻。你千萬不要說,等你畢業了,我才重新去讀,老師當年教我的書,不可能啦。除非你 一畢業就變成媽媽,那也不可能啦。要知道來這裡苦讀苦學,別人吃喝玩樂,你讀;別人上課睡覺,你讀。沒有第二選擇,沒有第二條路,苦讀。該玩的時候,去 玩,不是叫你變成一個書呆子,書蟲,我絕對沒有這種主張。你看我的樣子就知道我不是吧!是嗎?像嗎?

「鵬」 這一個動物,要「培風」才能扶搖而直上九萬里。「培風」是什麽?我們知道馬來西亞有「培風中學」,「培風」就是憑藉風力,大鵬鳥就是要憑藉風力,才能飛上 九萬里的晴天。憑藉風力,同時也是告訴我們要「好好准備」、包括「未雨綢繆」。那要知道爲了以後職場,好好准備。畢業出去了,我不找工作,工作等著我,我 一回來就教書。我坐飛機回來,今天抵達,明天教書。現在情形不一樣,有些同學畢業後,說要休息三個月,但我這種窮苦人家當時沒有什麽選擇。我後來轉換人生 軌道,沒有去找工作,從事出版。這樣講好像很驕傲,你也可以說我很驕傲,但是我始終認爲我不是「傲氣」,是「傲骨」。念中文系要「傲骨」,不要「傲氣」。 有一個奇怪的作者,寫了一封信來,不是給我的,給我的出版社同事,他說:「傅承得是一個怪才」。是咩?我都很正常啊。所以這些年,在我的生命當中,最重要 的東西還包括「自用」。我們念中文系除了要懂得「自重」之外,還要懂得「自用」。什麽叫「自用」?看到別人說:「傅承得好像很有才華」,我從來不知道這件 事情。我只知道,現在教育體制,每個人只要「持之以恆」,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才華就會出現。你現在有機會受到教育,同時有特出的表現,就是說有才華。現在 站在一起啊,誰怕誰。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基礎啊,在教育上來講。同時,你有沒有爲你的理想,去堅持,去付出這個代價。有一天你能夠做得出來,那就叫做才華。 就像寫作亦是這樣。你提起筆,就變成李白了。我有試過自己到底是不是李白的呀。在我念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晚上去喝酒,我要測試一下,傳說中,那個李白喝了 酒後,鬥酒詩百篇。結果我喝到七七八八後,我就跟我的同學說:「拿筆拿紙來!」。我寫詩,寫完之後,我就馬上醉倒。第二天一起來,是在認不出,到底寫什麽 東西了!證明我不是李白。但不等於說這個世上沒有李白,OK?

我 也知道說,寫作是要靠長期的一種訓練。要去磨練、去要求自己的文字、體驗人生。慢慢去加強生命豐富的內容、跟文筆的脩煉。到最後才華就會出現了。一樣,這 件事情每個人都可以去做。但問題是不是對這方面有興趣,是不是願意在這方面作出貢獻。要有才華不難,但要如何運用自己的才華,那才是苦難的時候。所以我中 文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那就是讀蘇東坡的《賈誼論》。裏面有一段字,從來沒有忘記,經常用來勸勉我身邊那些有才華的人:「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 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 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嗚呼!賈生誌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這是其中的一些文字,並不是全部。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志」,人生要有方向,還 必須要有「量」,有「才」還必須要有「識」。有志有才有學,還不太難,但有識、能待、能忍,很難。那已經不是再講才華了,那在講做人。我們念中文系的不只 是吸收這種古代文化知識,我們吸收的,還包括可以用以我們人生脩養,那也是做人。所以有志、有才、有學、有量、有識,你就不用怕找不到工作。好,告訴自 己,找不到工作,損失的是老闆,不是你。這不是驕傲,這是自信。誰怕誰,東家不打打西家。除了要「真材實料」,還要學做人的道理,例如怎麼去跟人家相處之 類的。

讀 這些,可以教你做人的道理,那時別的科系沒有得念的。所以將來如果你真的找不到工作,問題在你,不在中文系。答案也很簡單嘛,爲什麽他們同是中文系,他們 找得到工作,我找不到工作?難道那個罪過是中文系的咩?不是嘛……所以同樣的,要讀好中文系,將來找到工作,也會比較安心。也許,中文系對我最重要的一件 事情是,先「自重」,然後「自用」。「自重」包括是你要好好把握這三年;「自重」是,既然你選擇了,不要管別人怎麼想、不要管別人怎麼看你,別人沒有那個 機會念中文系,當然這種話可以在這裡說,出到外面去可能給人家罵到亂。哈哈,我們都是自己人,分享一下心得。如果你聽完後出到外面說「傅承得很驕傲」,那 表示你就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了。你們要爲自己的選擇全力以赴、爲自己的選擇無怨無尤。所以對我來講,念中文系,真的是必須要把中文系當做你的愛人,因爲只有 愛人才可能無怨無尤啊。對嗎?像我們的父母親,愛我們無微不至、也是無怨無尤的。要做到的,不只是現在無怨無尤,希望我們這一輩子都無怨無尤。像我到目前 爲止,我從來不後悔我念中文系,當然,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如果可以用「如果」的話,那回到當年,你問我會不會選擇中文系,我告訴你:我照樣選中文系。爲什 麽?因爲我得到很多!

今 天這個「我」,看起來仿佛還有點我行我素,高興怎麼樣就怎麼樣的「我」,不是的,我也付出了很多的代價!踏出大學這門,社會上打滾這些日子,我也付出了很 多很多的代價,但是爲什麽還是「不悔」?「不悔」於當年念中文系?因爲我覺得,得失之間大。可以衡量一下,似乎「得」的,還是很多很多,失去的不成正比。 所以,如果有機會,我還是選擇念中文系。不過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當初怎麼念。是吧。如果你這三年來,空手而回的話,中文系留給你的只是一片空白的印象,或 者說,余曆雄老師拿了一罐礦泉水,跟你換來了一罐維他精,那中文系大概就不值得念了。所以這也包括,必須自律以脩養自信,也要經常自我反省。如果人家問我 讀什麽,我會很大聲地回答說:「我是念臺大中文系的」。不需要躲躲藏藏。但不是每個臺大的中文系生,都是變成我這個樣子,決定在你。這裡還有一個非常關鍵 的,非常重要的,就是:「不斷地學習」。大學也不過是我們人生學習的一個階段,你將來畢業出去,還是要學習的。不要以爲,人生該學的,就在大學裏面學完 了,沒有這回事兒!出到社會,要保持這樣的學習心態,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斷地學習,人生總是有路可走,如果你不肯不斷地學習,你一踏出校門,你就途 窮。我們念書古書的時候,古人不是不斷地告訴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嗎?打開《論語》,第一篇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了。那是我們中文系本來就有這樣的燻 陶。所以我們中文系擁有太多太多,真的太多,夠我們一輩子去享用。所以要學習「自用」、面對苦難、超越困難、學習跟別人相處、學習如何學習,這麼講還是不 甘願的話,還是要問:「念完中文系能夠做什麽」的話,那就繼續回答吧,反正不怕你就是了。現在的選擇更多了,你可以當老師、當編輯、當記者、Chinese Copy Writer、或者像我當老闆、或者像你們老師一樣往學術方面去發展。都可以,有什麽工作不能做啊?當然技術方面的,不是我們熟悉的,自然不能亂碰。從19世紀開始到20世 紀,一直在強調「科技重要」、「工商重要」的社會裏面,其實也已經開始回頭。我們的教育和社會,太過重視理工科之後,也開始回頭、也開始強調「人文教育」 的重要。那「人文教育」是誰,當然是我們中文系,和一些人文科系了。如果你將來出去工作,你的公司要你講一堂「中華文化」課,那就是你的專長了,當然你不 用講很多,說幾首唐詩就嚇到他們、搞定他們了。因爲大部份的科系都是在強調怎樣去應對生活、怎樣去賺錢,只有我們這樣的科系、或中文系,告訴我們怎樣去應 對人生。怎樣豐富我們的心靈,或者,生活怎麼過得快樂。

剛 才說了,完整的教育有三塊,第一是「人才教育」,以技術爲主;第二是「人格教育」,教你如何做個好人好公民;第三是「人文教育」,教你如何快樂,培養憐憫 之心,這叫「人文素養」。孔孟老莊。雖然是非常偉大,雖然談的都是人格修養,但是你若去讀他們的書,你會發覺他們也很快樂。尤其那個早死的顔回,《論語》 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明理學時的大學者,都在研究「孔顏之樂」,顔回爲什麽那麼快樂。吃喝環境差、居住環境不 好,別人都沒有辦法忍受,顔回卻不改其樂。這是我們念中文系要去學的,要去體會他。

我 們念中文系也沒有什麽「錢」途,那爲什麽還是念得那麼快樂?還是有個前提,一樣,必須要努力學習。同學記得,有機會就去發揮中文系所教你的,在你工作的時 候,在你的生活當中,更重要的是在你未來的生命裏面。有沒有人喜歡蘇東坡?蘇東坡的詞很好很深刻,生平經歷很可憐。如果你覺得人生很痛苦,念他的作品吧, 他被關進監牢裏面,還差點沒命,還被貶到海南島那鄉巴的地方,文學就是這樣,背後有一個「世界」。我們眼前是現實的世界,現實世界,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 是文學背後,還有另外一個天空,讓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後面的世界還可以讓我們喘一口氣,還能夠讓我們休息一下,這就是「文學」,這是生命的重量。能夠 「自重」,能夠「自用」,才有快樂圓滿的人生。快樂,因爲有我的圓滿;圓滿,因爲有我的付出。

當然,當年年輕的時候,沒有體驗那麼多,畢竟缺乏了生活的經驗。這是包括後來畢業慢慢去回想,在中文系老師所講的。這都可以用在我畢業後的人生,一直,走到現在!

主持人莫德厚老師結束語:

謝謝傅老,給了我們一個非常精彩的講座。謝謝各同學今天的出席。希望聽了這個講座後,不要再懷疑自己念中文系到底是爲了什麽,應該要覺得念中文系是一件非常 幸福、快樂、而且又有意義的事。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之以恆」的努力,還有要培養自己的知識、才、量;要有真才實學,這才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講座地點:霹靂金寶拉曼大學A003

講座時間:2.00P.M —— 4.00P.M

清風偉漢整理

2011年7月25日

2:04:23

Labels:

Thursday, February 05, 2009

华教元老沈慕羽辞世

当今大马的消息。

真伤心。令人敬重的一位老师。

我10月底在芙蓉见到沈老时他还蛮健壮的,在他自己的翰墨展上呼吁大家购买他的墨宝,筹建《沈慕羽纪念馆》。想不到才几个月他老人家就走了。

这里有两个我拍的沈老在10月芙蓉翰墨展上挥毫的片段,从此已成绝笔。
沈慕羽老师挥毫写博爱


沈慕羽老师挥毫写创价


看看片段怀念他老人家吧。

Labels: ,

Monday, June 16, 2008

石教英教授 随笔

石教英教授 随笔

Labels:

Tuesday, April 08, 2008

ASTRO AEC FORUM : 马华如何从新出发?

蔡细历也开部落格了!
ASTRO AEC FORUM : 马华如何从新出发?

Labels:

Tuesday, April 01, 2008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上午的课在综合大教室上。黑板上板书着“教师之职责与地位”的标题,台下,学生们不像往常面向讲台,而是面对面坐成了两个阵营,中间空出一片,相对摆了两把空椅子,整个教室布置得好像一个辩论场。

  徐特立草鞋布衫,一如往常,“这次的课堂心得,有一位同学表现不俗,不但论述详尽,有理有据,而且由此而阐发,对教师的职责与地位怎样确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那就是本科八班的刘俊卿同学。有趣的是,另有一位同学,这次的心得同样出类拔萃,而且观点正好与刘同学的相反,那就是本科六班的蔡和森同学。那么,两位同学的观点,究竟谁更有道理,作为师范生,我们又应该怎样认识教师的职责与地位问题呢?今天,我们的课换换花样,就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交由大家来评判。”一指那两张空椅子,“刘同学,蔡同学,请上坐。”

  两位辩手上前坐了下来。望了对面那张平静的脸一眼,仿佛是为自己暗暗鼓劲,刘俊卿深吸了一口气,站了起来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为社会奉献那么多,要还像现在这样,生活清苦,地位低下,那怎么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

  “我不同意。”蔡和森接过了话,“教师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者也。要是教师都一门心思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去了,那还有什么心思培养学生?用这样的心态去教书,又怎么教得出愿意为社会、为大众奉献自己的学生呢?

  “说得好!”学生中,毛泽东带头喊了出来,一时间,教室里响起嗡嗡一片赞同的议论,学生们大都站在了蔡和森一边。

  刘俊卿急了,争辩道:“大道理谁不会说?可真要让你低人一等,吃一辈子粉笔灰,你蔡和森也未必愿意吧?”

  此言一出,教室顿时静了,学生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他们真的没有想到刘俊卿竟会说出这种话来。

  “对不起,我从来不觉得吃粉笔灰有什么地方低人一等,相反,我倒坚信,教书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听到蔡和森以这样的方式这样回答自己,刘俊卿的脸涨红了,他心虚地说:“我……我也没有说就不崇高嘛,只不过、只不过别人都把老师看成穷教书匠,光你自己以为崇高,有什么用嘛……”

  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低了下去,在满教室鄙夷的目光注视下,他已然明白在这里讲出心里话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平静地,蔡和森站了起来,一字一句地说:“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与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

  教室里,一片宁静,蔡和森的话,仿佛让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思考。宁静中,一个掌声突然响起,那是徐特立。掌声顿时响成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刘俊卿埋着头,满脸只剩了尴尬。带着屈辱与恼怒,他的目光扫过了蔡和森仍然平静的脸……

摘自《恰同学少年》

在线视频

Labels: ,

Sunday, March 30, 2008

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杨宅门前,“板仓杨”的门牌静静地挂在大门一侧,杨宅院内,兰花青翠,藤蔓攀墙,点点阳光透过树阴,洒在落叶片片的地上。探头打量着这宁静雅致的小院,毛泽东长长呼吸了一口清新的口气。

  “进来吧。”杨昌济推开了书房的门。

  带着几分崇敬,毛泽东跟在他身后,向里走去。书桌上,铺着一张雪白的纸,写着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修学储能

  “修学储能,这就是今天的第一课,也是我这个老师对你这个弟子提出的学习目标。”杨昌济放下笔,面对毛泽东坐了下来,说,“润之,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知识,更是储备能力。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之力;反过来,光是注重书本学问,却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就成了伪学问,其人必死板呆滞,毫无价值。所以,我今天送给你这四个字,就是要让你牢牢记住,修学与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这是你求学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毛泽东问:“那,以今日之我而言,应当以修什么学问,储哪种能力为先呢?”

  “什么学问?哪种能力?润之,你这种想法首先就是错的。今时今日之毛润之是什么人?一个师范学校一年级学生而已。你喜欢哲学伦理,也关心时事社会,这是兴趣,也是天赋,但我同时也担心你走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于学问能力的涉猎之面太窄!润之,你的求学之路才刚刚起步,你才掌握了多少知识?才拥有多少能力?过早地框死了自己修学储能的范围,而不广泛学习,多方涉猎,于你的今后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所以,你现在的修学储能后面,还应该加上四个字:先博后渊。”

  毛泽东思索着,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固步自封则必粗陋浅薄。”

  杨昌济笑了,他为毛泽东有这样的悟性而感到非常欣慰。在谈到儒家三纲之说时,杨昌济喝了口茶,说:“儒家三纲之说,确属陈腐之论,船山先生的‘忠孝非以奉君亲,而但自践其身心之则’之说,于此即为明论。”

  记着笔记的毛泽东停下笔,插话道:“我觉得这种说法,其实是在提倡个人独立精神。”

  “对,个人独立。你看过谭嗣同的《仁学》吗?《仁学》对此就作了进一步阐发,它认为个人独立奋斗,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即父子兄弟,亦无可依赖。而我以为,个人奋斗的宗旨,就在于两条原则。”他接过毛泽东手中的笔,在两张纸上各写了一个字:坚、忍。“坚者如磐石,虽岁月交替而不变,忍者如柔练,虽困苦艰辛而不摧。坚忍者,刚柔并济,百折不回,持之以恒也……”

  “口当……口当……”墙上挂钟恰在这时响了,毛泽东看看窗外的夜色,赶紧站起身:“哎哟!都这么晚了?老师,真是对不起,打搅您到这个时候,要不,我先回去了。”

  杨昌济伸展了一下胳膊,看来也是有些疲倦了,却意犹未尽地对毛泽东说:“清谈不觉迟,恍然过三更啊。算了,这么晚了,学校也早锁门了,我看,你就住这儿吧,反正我的家眷都回了乡下,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明天早上再走吧。”


  第二天早上,晨曦一缕,悄然抹亮了天际。 “板仓杨”的门牌映着初起的晨光,散发着古拙质朴。清晨的宁静中,一阵水流声传进了杨宅客房。毛泽东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披着外衣,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了门。他突然愣住了:就在眼前,小院的井边,杨昌济裸着身体,只穿着短裤和一双日本式的木屐,正在用冷水进行晨浴。光洁强健的脊背上,清水纵横,水流顺着身体,直淌到地上。一只木勺从木桶里舀起满满一勺水,冰凉的井水兜头浇下……他的神情肃穆,动作庄严,一吐一纳,仿佛正在进行某项庄严的仪式。似乎是感觉到了身后有人,杨昌济回过头来,看到毛泽东疑惑的眼神,他拿起井栏边的浴巾,擦着身上的水,说:“我在晨浴。几十年的老习惯了,清晨即起,以井水浴我肉体,然后晨诵半小时,以圣贤之言浴我精神,是以精神肉体,清清爽爽,方得全新之我,迎接新的一天嘛!”

  毛泽东伸手探了探水桶中残余的水,深秋之晨冰凉的井水,刺得他手一缩,问道: “老师,您不冷吗?”

  “一个人的修学之路上,比冷水更难熬、更严酷者不知有多少,若是连一点寒冷都受不了,还谈什么坚忍不拔?再说,读书人静坐过多,缺乏运动,这也是强健体魄的最好方式嘛!”杨昌济将浴巾往肩上一搭,在院中树下一块石头上盘腿坐下,拿起了手边的一本书,“哦,对了,我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就不管你的饭了,你自便。我要晨诵了。”

  仿佛是在净化自己的心灵,杨昌济闭目长长呼吸了一口气,这才朗声:“杨昌济,光阴易逝,汝当惜之。先贤至理,汝当常忆……”随后,他打开书,端坐凝神,大声诵读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渐渐明朗的晨光中,杨昌济读得如此旁若无人,那琅琅书声,仿佛天籁般充满了这雅致的小院。望着井边的木桶,望着晨光中静若雕塑的老师,听着那清澈得犹如回旋在天地之间的读书声,毛泽东几乎都痴了。

  随即他回到客房,一张“自订作息表”上,从清晨直到半夜,一个个时段,一项项安排,密密麻麻,开列详细。从此,这张作息表贴在毛泽东寝室的床头,一直伴随他读完一师。

摘自《恰同学少年》

Labels: ,

你的志向是什么?

  “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就更无从谈起。那么,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

  这一天上午,本科八班教室里,杨昌济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

  他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讲:“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

  讲到这里,他沉吟一时,然后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说道:“下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志向是什么。”他看看身边课桌上贴着的学生姓名:“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

  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学校的校长。”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

  “我小时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学校的门口,所有的学生向校长敬礼。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那么威严,那么受人尊敬。我考入师范,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很好。”杨昌济微微一笑,说:“下一位,罗学瓒同学。”“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戊戌君子中的谭嗣同那样的人。如国家有事,则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杨昌济点点头,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易永畦同学。”易永畦有些紧张地站起:“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杨昌济鼓励他说:“不要紧张。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就算是天真得不切实际,或者平凡得不值一提,都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

  “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长大将军。”易永畦话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学小声笑了起来,易永畦那副单薄如纸的身材实在不能让人把他跟武圣人关云长联系起来。

  “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虽然是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

  刘俊卿显然早已准备好答案了,他站起来,很自负地回答:“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景仰、为政府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傲立于天地之间。”

  “傲立于天地之间?因为学问而傲吗?”杨昌济问。“是,老师。只有学识出众之人,才能为人所敬重,学生就是要做这样的精英。”

  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你坐下吧。”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认真打量了毛泽东一眼,问,“你的志向是什么?”

  毛泽东站了起来,犹豫了一下,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在全班同学的窃窃私语中,杨昌济皱起眉头,问:“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怎么会没有一点想法呢?难道你从来就没有想过?”

  “我想过,经常想。可是,我找不到答案。”毛泽东望着老师,他的目光清澈如水,他的话显然出自真心。“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君亦在求索之中么?”“求学即求索。”

  杨昌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毛泽东说:“你坐下吧。”“老师,”毛泽东刚坐下,却又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站起来问:“能不能问您一个问题?您的志向是什么?”

  毛泽东的大胆实在有些出乎教室里所有人的意料。同学们不禁一愣,杨昌济也有些意外地回过身来。他望着毛泽东的眼睛,那双眼睛平静却隐隐地含着让人必须面对的刚毅。一片静默中,杨昌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两行苍劲有力的大字:

  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柱长天

  一片肃穆中,杨昌济用极为平和但却坚定的语调说:“昌济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材,栽得参天之大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强自立的天空,则吾愿足矣。”

  一片寂静之中,周世钊、刘俊卿带头鼓起掌来,掌声立即响成了一片。只有毛泽东仍站在那里,望着老师,没有鼓掌。杨昌济挥手止住掌声:“毛泽东同学,今天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也不要求你马上回答,但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五年后,当你迈出一师校门时,我想听到你回答我,你的志向是什么。能答应我吗?”

  毛泽东还在揣度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志向”,想着能说出眼前这十四个字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老师,想着什么是他眼里的桃源、太古、大木、长天?时至今日,他辗转上过好几所学校,见过数十位老师,却没有谁说过如此让他深思的话。毛泽东看着老师正凝望着自己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说:“我答应您,老师。”

摘自《恰同学少年》
在线视频(21分钟左右)

Labels:

Wednesday, March 19, 2008

琵琶行


中学时很喜欢的一首诗,曾经还将整首诗背完默写拿满分。

资料从百度知道得来。


白居易 -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Labels: